关于印发《甘肃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学校行政班与教学班管理指导意见(试行)》的通知
| ||
甘教基[2010 ]69号 各市(州)教育局,有关高等师范学校,有关办学单位: 为了加强对甘肃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的指导,在广泛征求各方意见的基础上,省教育厅组织专家制定了《甘肃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学校行政班与教学班管理指导意见(试行)》,现印发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在实施过程中,如发现问题或有好的改进建议,请及时反馈到省课改办。 二○一○年 甘肃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学校行政班与教学班管理指导意见 (试行) 为深入贯彻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精神,根据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的指导意见》的要求,推动我省普通高中新课程的实施,指导普通高中学校在新课程下班级管理制度的规范和创新,在高中阶段建立适应模块化教学特点的行政班和教学班相结合的班级管理新模式,努力实现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培养目标,结合我省高中新课程实施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 构建学校行政班和教学班相结合的班级管理新模式要坚持以学生为本,遵循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基本要求,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要坚持以校为本,从实际出发,注重新模式的可操作性,做到简便易行、操作性强、使各项要求落到实处;既要继承传统,又要勇于创新,创造性地在深入理解新课程理念的基础上,与现有班级管理体系相结合,促进新课程有效稳定地实施,做到科学准确、合理规范;要树立服务型的管理理念,特别是加强对新课程下教学班建设的制度支持和管理保障,相关制度要互相配套,互相衔接,形成有机整体,发挥综合效应。 二、必要性与意义 普通高中新课程实行选课制和学分管理,学生将根据自己的特点和需求选课,并在条件成熟时允许学生跨年级选课和再次选修,这将改变传统的班级组织和管理形式,出现以行政班为主,行政班和教学班并存的新班级模式。由选修相同模块的学生组成的教学班,是很重要的教学集体,具有临时性、流动性的特点。只有强化对行政班和教学班的管理,才能开展各类教育教学活动,保证新课程教学的顺利实施。同时,加强行政班和教学班的管理,对加强集体主义教育、发展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三、实施要求与管理措施 (一)明确职责。 1.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教研机构要认真组织学校进行行政班和教学班相结合的班级新模式的培训。要明确构建班级新模式的目的和意义,了解行政班和教学班的职能、分工、衔接与沟通,明确行政班和教学班各自的组织形式和基本任务:行政班是学校管理的基本单位,是开展班级活动的集体组织;行政班要有相对固定的场所和班主任稳定的管理;行政班应成立班委、团支部,学生日常一般的集体活动应以行政班为单位组织。教学班是选修课教学实施的组织形式,学校根据要求指派指导教师;教学班应设学科代表,并组成临时班委。 2.行政班班主任的职责。行政班班主任是为本班学生提供教育和服务的第一责任人,负责维持班级正常的学习、生活秩序,保障学生安全;利用班会课或个别谈话等形式,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为学生搭建各种活动平台,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建立学生档案。行政班主任要加强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平等互助的意识,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坚持召开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班会课;密切关注学生的思想、心理和精神状况,及时进行心理辅导、家访;时常关注、了解班级中每个学生在教学班中的学习生活和思想表现等情况,做好每个学生的工作。 3.教学班指导教师的职责。教学班的管理工作应由任课教师即指导教师承担。指导教师的职责:一是教学指导,二是班级管理。指导教师一方面要配合行政班班主任指导学生合理选择课程、建立选课档案,负责该科目的学业评价(学分、成长记录等);另一方面要承担教学班的学风班风建设和学生教育、管理、评价,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管理课堂秩序(如学生出勤、课堂纪律、课堂表现等)。指导教师要为每个学生建立管理档案,并将学生在教学班学习、表现等情况及时与行政班班主任沟通交流并纳入学分管理,学段结束时将对学生的操行情况和成长记录与班主任沟通并交班主任留存。 (二)制定细则。各普通高中学校应根据《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的要求,在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和教研机构的指导下,结合新课程理念和学校实际情况,创造性地构建本校行政班和教学班并存的新型组织形式和管理机制,制定行政班和教学班的常规教育教学行为规范要求和班主任及指导教师管理职责的相关细则,促进学校班级管理制度科学化和规范化。 (三)组建班级。高一年级必修课基本上以行政班为单位组织教学,学生的自习课、班会等必须在行政班进行。进入高二年级前,在学校统一安排下,根据学生选课和班级实际情况,对行政班进行调整。为了便于选课和走班,选修课的安排应相对集中,学生按所选课程模块组合成教学班进行教学。高中三年,行政班应基本保持稳定,教学班则在不同学段动态变化。学校应在教学班组成上整体把握,宏观调控,既要尽可能满足每个学生的选修需求,又要合理分配教学资源。 (四)考核评价。在各级教育行政和督导部门指导下,各高中学校要制定相关的考核评价机制,对行政班班主任和教学班指导教师的教育教学管理行为进行检查、监督,对他们的班级管理绩效进行评价和反馈,并建立相应的奖惩制度,以激励班主任和指导教师以认真负责的态度落实各自的职责。同时,学校应根据课程改革可能出现的新情况和本校实际,进一步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对行政班的教育管理、教学班的教学管理、行政班与教学班的关系等提出具体细致的要求;学校各处室和部门既分工又合作,加强对行政班和教学班的指导、管理和服务,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管理。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普通高中学校应充分重视行政班和教学班相结合的班级管理新模式带来的挑战,切实加强组织管理,保证科学合理分班,认真规范管理。 (二)注重班主任和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普通高中学校应精心配备行政班班主任和教学班指导教师,加强班主任和指导教师的师德建设工作和专业素养的培训,积极创造机会选派教师参加各类学习培训。 (三)改善办学条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进一步加大教育经费投入,各普通高中学校应充分挖掘自身资源,为教学班配齐配足相应的教学场地、设施和师资力量。 五、应注意的问题 (一)积极应对新课程理念下班级管理新模式带来的挑战。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形成的以行政班和教学班结合的管理形式,不仅仅是为了便于学校的管理,更是为了保障新课程的实施,促进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教学班与行政班结合的管理模式是对原来班级管理观念的挑战和冲击,需要借助由教学班与行政班有机结合的班级管理平台,以新的教学管理思路,来保证学生全面素养的提高。要认识到依靠新的管理平台不只是单纯地加强管理力度或采用一种新的管理技术,关键在于转换班级管理观念。 (二)注意协调年级组、行政班和教学班之间的关系。高中课改对年级组长、班主任和任课教师提出新的要求。年级组长既负责整个年级的学生管理和服务工作,还承担起配合和协助学生处、教务处、教研室落实教育教学管理的职能。整个年级就是一个管理基本单位,每一位教师都是管理者。因此,各校举行的高中课改班级教育管理工作岗前培训必须落实到年级的每一位教师。 (三)科学合理组织行政班和教学班。既要避免以行政办为单位进行选修课教学的现象,也要在开设选修课、实行“走班”教学方面采取较为谨慎、稳妥的态度和科学、合理的措施,防止因管理不善而出现学生逃课、校园秩序混乱、学生上课无序的局面。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教研机构和各普通高中应充分认识到班级管理新模式在实践层面上推进是复杂而艰苦的,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经验,逐步加以完善。 | ||